CH / EN

屈姑集团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000177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宜昌

      鄂公网安备

       42052702000140号

后皇嘉树大美屈姑

浏览量
【摘要】:
后皇嘉树大美屈姑   邓贵环   《汉书》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甚或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就以产橘而闻名。生于楚地秭归乐平里的诗人屈原,看着眼前的橘树,想着橘树的品格,凝树静思,一下子觉得自己的精神志趣找到了寄托的形象,于是写下《橘颂》这首与他其他任何一部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迥然不同的诗篇。   传说中屈姑(时称女媭)是屈原的姊姊,她对弟弟刚直不阿和洁身自好的品格大为赞赏,一心要向弟弟学习。
  后皇嘉树大美屈姑
 
  邓贵环
 
  《汉书》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甚或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就以产橘而闻名。生于楚地秭归乐平里的诗人屈原,看着眼前的橘树,想着橘树的品格,凝树静思,一下子觉得自己的精神志趣找到了寄托的形象,于是写下《橘颂》这首与他其他任何一部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迥然不同的诗篇。
 
  传说中屈姑(时称女媭)是屈原的姊姊,她对弟弟刚直不阿和洁身自好的品格大为赞赏,一心要向弟弟学习。但身为女子,她不能出而为官,旧时的女子只能在家操持家务,耕田种地,洗衣做饭,用一个女子和姐姐的方式支持弟弟屈原。屈姑唯一与弟弟屈原独处的机会,则是对着屋前的照面井梳妆打扮。屈姑很受当地人的尊敬,为了纪念她,后人还给屈姑建了庙宇。今天还能看到的女媭庙,座落在乐平里东北数十里的地方。女媭庙也曾在动乱(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里遭受到破坏,幸好当地的有识之士向富昌等人把女媭塑像、碑刻等文物做出各种伪装,甚至藏进山洞,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女媭庙占地约一亩,青砖土木结构,一正门两正殿,正门上方刻有“女媭庙”(当地人们称之为屈姑庙)唐楷书三个大字,庙门两旁书有楹联一幅,上联"屈姑一手好茶饭",下联"慈悲济世千古传"。前来朝拜者多为女性。有求生儿育女的、有为家人求平安的、有祈求如意婚配的、有求风调雨顺的。庙内香火兴盛,热闹非凡。
 
  在我看来,《橘颂》诗歌里面描写的橘树,不仅仅是屈原自身形象的写照,也是屈姑形象的化身。
 
  《橘颂》里的橘树很美,美在形貌。你看:“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阅读这些诗句,似乎感受到一种催促,催促我们快去欣赏它五色生香的橘树形貌。
 
  艳阳之下,橘树亭亭如盖,遮蔽出团团的树影,各种小鸟昆虫栖息其间,舒适凉爽。带刺的枝条,层层叠叠,密密地生长。叶子油亮光滑,颜色碧绿,直逼人眼。树皮青白,带着一层绒衣,摸起来有一种酥酥的感觉。橘树的果实或团圆、或椭圆,由小而大,由青而黄,表面泛着光泽,果实闻起来清香悠远,味道甜中带酸,但甜而不腻,酸而不苦,吃过让人口舌生津念念不忘。无论是橘树还是橘果,芬芳的气味里浸润着橙味的芬芳,让人忍不住要多嗅一嗅。就连橘树生长的土地,也被浸染了微微的橙香。这样的橘树,就如同屈姑,多姿的身形,润泽的脸庞,芬芳的气韵,艳丽的裙裳。婆娑摇曳,神韵不凡。
 
  《橘颂》里的橘树很美,美在品格。“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品读诗句,让人感受到的是它高洁忠贞的品格。
 
  它生长在南方的土地上,能很好地适应南方的气候和土壤。它们在那里自由生长,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和煦的阳光,吸收大地的养分,结出又大又圆的橘果。而一旦将它们迁移到北方,就会因为不适应北方的生长环境而变异,树形变矮,颜色变淡,果实变小。《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看起来仿佛是橘的一大缺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托物言志的名作《橘颂》。橘树只属于南方的天空,南方的大地和南方雨露的滋润。南方才是它的故土,才是它愿意装扮愿意付出的地方。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好的内质),表达过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而这些,亦如屈姑。屈姑了解弟弟的人格和志向,决心要像弟弟那样生活,把弟弟当作自己人生的榜样。屈姑生活的时代,正是七国争雄,战乱不断,“百里人家无炊烟,千顷良田睡饿虎”的情形是最真实的写照。她看到家乡民不聊生、背井离乡的凄惨情景,暗自思忖,立志要学哥哥屈原“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人格操守,学一手技艺来济世救民。一天,她于堂前辞别父母,上五指山找三洞仙去学艺,父母见女儿志向高远,随即应允。于是,屈幺姑乘着凤凰飞到五指山求仙拜师学艺。为屈幺姑的真诚所感,三位洞仙相继答应授徒,上洞洞仙专授种植桑、麻、粮之艺,中洞洞仙传授蔬果之艺,下洞洞仙专授烹饪茶饭之艺。屈姑潜心学习九年,谙熟了各门技艺,为家乡百姓造了福,也为后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屈乡美味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橘颂》里的橘树很美,美在精神。读《橘颂》诗篇,你一定会受到“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这些诗句里表现出来的纯粹无私的精神熏陶,得到教益。的确,橘是奉献的楷模,是大爱的典范。
 
  橘树生而为树的时候,净化空气,给鸟儿虫儿提供栖息场所,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当橘树结了果实,未能长成的小果实落在地上,被人们捡起来晒干入药,成熟的果实更是给人带来绝妙的滋味享受,即使是吃完果实的橘皮,也被人们烘干之后或者入药治病,或者炖肉的时候放进肉罐里,增添多于十分的特别味道。再者,金黄的果实与碧绿的叶子互相衬托,娇艳无比,让你的双眼安慰熨贴,心情放松而愉悦。当它们完成了作为一棵树的使命,枯朽倒下了,还不忘把自己的枝条奉献出来,供人们熏腊肉,烤火取暖。树叶最后叶落归根,腐而为泥,给下一代橘树提供养分。真正达到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境界。橘树的这种奉献,也正如屈姑。当年她在上中下三个洞内分别拜师学艺三年,等技艺学成己有九年了。出师拜别洞仙时,上洞仙送她一粒谷种,中洞仙送她一棵橘树,下洞仙送她一本山野土菜菜谱,她喜极而泣,感恩不尽,立志将自己所学技艺及师傅送给她的法宝带回故乡救济乡亲。据说,那本山野土菜菜谱的28个菜,是天上28宿神仙赠送给世人的一道菜,又称28宿山野土菜。这28个菜皆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出产物,分别是甜橙羹、柑橘饼、柑橘酱、橙皮榨广椒、九制陈皮、柑橘醋、柑橘香糯粽等。屈乡的姊妹,在屈姑的带领下,种稻插秧,采桑种橘,纺纱织布,烹饪做菜,她们经营了一个温饱的山乡,一个温暖的家园。
 
  橘树是天地之间最美丽的树,屈原是青史里浓墨重彩的人,屈姑是从古到今才德双全的女子。
 
  曾经有幸,穿上屈姑集团为本公司无数个“屈姑”量身定做的古装,时间瞬时倒流回到两千多年前:勤劳的屈姑穿着白底兰花的裙裳,扎着飘逸的彩色缎带,带领乡亲养蚕纺棉,煮茶做饭,为家人、为乡亲奉献智慧和力量。也许当年屈姑知道了弟弟在汨罗投江之后,也是穿着这身衣裳,在江边千万遍地呼唤“我哥回”,杜鹃啼血,终于唤回托着弟弟遗体归来的神鱼。勤劳重情的屈姑秉承了橘树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古今闻名,传为佳话。
 
  屈姑国际农业集团,是今天国际环境、地球村背景之下的“屈姑”,她不再满足于僻野山乡,而是顺应潮流,像一颗耀眼的星星在屈乡大地冉冉升起并很快光耀海外。屈姑公司生产的水果罐头,果蔬饮料,中华橙酒,频频亮相于国内各路媒体和各大商场,海外市场也是一路高歌。屈姑公司做得这样大,但它有时候也表现出特别的小,那就是公司十分注重细节,比如它会关注客户的各种需求,达到客户要求的各种温馨细节,比如专门为一场婚宴量身定做产品包装款式、产品味道、颜色;为一次产品发布会精心构思每一个环节,务必让客户看到屈姑最核心的竞争实力和真诚的心意等等。屈姑人追求的目标是:让有屈姑产品的地方,就有人情味,有屈姑产品的地方,就有卓越的企业精神。据说在国外,说到索莱斯橙酒,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品味索莱斯,感觉就如同在拥抱他们的奥黛丽·赫本,拥抱他们的美神维纳斯。”
 
  最美的橘树和最美的女子,让我心潮涌动,波浪翻卷成诗篇:
 
  楚地有女,名曰屈姑,或谓原姊,或谓平妹。
 
  素衣玄裙,姿态窈窈,发如积云,面羞花颜。
 
  肤白凝脂,修指胜葱,美目顾盼,巧笑嫣然。
 
  志学其弟,受命不迁,以弟为像,壹志更坚。
 
  苦学九载,习得桑蚕,又学种稻,又学织衫。
 
  终感洞仙,上仙授谷,中仙授橘,下教茶饭。
 
  艺成归乡,救世济人,玉米三丘,播谷插秧。
 
  后皇嘉树,橘香远布,厅前灶下,五味飘香。
 
  淑离不淫,秉德无私,年岁虽少,可师可长。
 
  农桑茶饭,薪火传承,美艳姊妹,橘果滋养。
 
  兹有屈姑,不事农桑,却把乡味,远播重洋。
 
  (作者系湖北省秭归县实验中学教师,湖北省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有多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