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 EN

屈姑集团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000177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宜昌

      鄂公网安备

       42052702000140号

屈原故里访屈姑

浏览量
【摘要】:
屈原故里访屈姑   谢娟   在长江众多的支流中,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发源于华中屋脊神农架,流经兴山、秭归两县,“水色如黛,澄清可掬”,取名香溪。架木为梯采尝百草的神农氏炎帝、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西汉时远嫁匈奴的和平使者王昭君都与这条清清的小河有着密切的联系,香溪也因他们而声名远播。   注定此生走不出香溪的磕绊,祖籍秭归的父亲和祖籍兴山的母亲在六十年代初,响应建设神农架的号召,离开家乡在神
  屈原故里访屈姑
 
  谢娟
 
  在长江众多的支流中,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发源于华中屋脊神农架,流经兴山、秭归两县,“水色如黛,澄清可掬”,取名香溪。架木为梯采尝百草的神农氏炎帝、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西汉时远嫁匈奴的和平使者王昭君都与这条清清的小河有着密切的联系,香溪也因他们而声名远播。
 
  注定此生走不出香溪的磕绊,祖籍秭归的父亲和祖籍兴山的母亲在六十年代初,响应建设神农架的号召,离开家乡在神农架林区工作近三十年,而我就出生于香溪河的发源地神农架,后来跟随妈妈回到兴山,上学、成家,每天吃的用的都是这清清的香溪河水。
 
  秭归是父亲的家乡,也是诗人屈原的故乡,父亲一直以自己是秭归人而感到自豪,无论是在哪里安家落户,我们家都沿袭着秭归的文化习俗:在大年初一吃饺子抢元宝;小端午时自己动手用箬竹叶包粽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喝雄黄酒、吃咸鸭蛋、蒸大蒜;在大门口悬挂艾叶。用父亲的话说,秭归的文化习俗才是正宗的楚人文化习俗,走到哪里我们都不能忘记。
 
  因父亲根深蒂固的秭归情结,故对秭归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缘于“屈姑有约”第二次文学笔会活动,我沿着清清的香溪河水,走进了屈原的出生地乐平里。
 
  屈原出生地乐平里与王昭君的出生地昭君村仅相隔二十多公里。刚刚下过几场暴雨的乐平里,峡谷中的道路更显崎岖坑洼,汽车在一路颠簸中到达目的地。乐平里两面环山,清澈的凤凰溪如同碧绿的玉带在村庄蜿蜒而过,长长的功德碑群在烈日下显得萧索孤寂,站在布满青苔和古藤的读书洞前,遥想距离我们两千多年的先贤屈原,在深山峡谷中诵读诗书的情景,一时竟有些痴了。
 
  在屈原庙里,我见到了那位为诗人屈原、为文化守望二十多年的徐正端老人,八十七岁高龄的他,手持拐杖,一字一句地向我们讲述屈大夫报国投江的故事,虽然对于这段历史我并不陌生,但依然为他的讲述心潮起伏、热血沸腾。
 
  从屈原庙出来,走下长长的青石阶梯,站在高大的黄桷树下,回望徐正端老人,夏日的余晖将他并不高大的身影拉得老长,就像黄桷树旁峨冠博带、满面戚容的屈原大夫,冷清而孤寂,从道路的痕迹中可以看出,来屈原故里瞻仰屈原庙的人并不多。是怎样一种的情感支撑,使得一位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在这深山中孤独的坚守,重复地打扫着庭院,擦拭屈大夫雕像的灰尘。
 
  我想起了余秋雨为文化苦旅的行径,所以在下山的那一刻,我读懂了屈原和徐正端老人: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地度过一生的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如果他有理想,并且为之理想而坚持,这是一个伟大的人。屈原如此,屈原的守望者徐正端老人亦是如此。二千多年过去了,忧国忧民的屈原其实从没有离去过,他就这样静静地站在这里,凝望着这片曾经用热血和生命浇灌的大地。无论是车水马龙,还是门可罗雀,无论这里有没有人膜拜和吊唁,这一切都与屈原无关,与徐老无关,对文化和先哲的守望已是徐老生命的一部分,我坚信,对于前来瞻仰过的人,那发自心灵深处的震撼永远不会褪色。
 
  在关于秭归地名由来的传说中,有两个与屈原的姐妹屈姑有关,一是“《水经注·江水注》引袁山松说‘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秭’即‘姊’,二者是同音通假字”;二是相传屈原冤沉汨罗,消息传回家乡后,屈原的妹妹屈幺姑,天天登上家乡的山顶向南方呼喊:“我哥回——!我哥回——”直喊到喉咙出血,抑郁而终。我也最喜欢这两个秭归关于屈姑的故事。
 
  屈姑是秭归女性的杰出代表,聪慧貌美、心灵手巧、能干善良,乐平里流传着很多关于屈姑的传说,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九章》、《九歌》、《天问》中,有大量关于香草美人的描写,她的原型可否就是那美丽的屈姑呢?屈原一生忧国忧民,为国家和苍生殚思竭虑,而又饱受放逐流放之苦,在磨难和打击面前,义无反顾,这种性格和精神可否也是曾受到屈姑的影响呢?
 
  在乐平里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我见到了现代版的屈姑——道德模范谭国秀,她给我感觉是一个直爽开朗、勤劳乐观的女性,2001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她无怨无悔照料年迈的公公、年幼的女儿。后来,又义无反顾照料临近结婚却遭遇车祸导致深度残疾的未婚夫,面对生活的苦难,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勤劳和双手为家人支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十多年来她用爱温暖着家人,用情感动着四方。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道德缺失的社会,这个普通而伟大的女人,在屈姑根植的土壤上,向我们诠释了爱的意义和真谛。
 
  屈姑集团的董事长李正伦应该是深切读懂屈原忧民思想的人,也是深蕴屈姑内涵的人,这个以柑橘精深加工为主导的企业,从创业之初,就将自身的发展和秭归农民的致富联系在了一起,驱车行走在秭归的乡村田野,满目皆是郁郁葱葱的柑橘树林,果农在田间奔走劳作,欢欣和快乐写在脸上,秭归的果农是幸福的,在了解屈姑集团的那一刻我找到了秭归果农幸福的源泉所在。
 
  如同屈姑对屈原的依恋一样,做强做大的屈姑集团发展之后,矢志不忘的是对屈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支持秭归成立屈姑文化研究院、投资修建屈姑庙、出资兴办《屈姑文化》、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就先后组织了两次“屈姑有约”文学笔会,这种对文化、对屈姑的情感,就连我这个初次了解该企业的人,也为之深深地感动。
 
  离开的时候,站在乐平里牌坊前,古老的村庄在夕阳下静谧而悠远,白鹭在凤凰溪水面不时飞过,美丽的剪影在摄影师镜头定格,再见了乐平里,再见了屈姑,今日的别离也许只是为了来日更好的相聚,今日有一个秭归籍的兴山姑娘曾经来过乐平里,曾经寻访过那个美丽的屈姑,从此世上多了一个文化的守望追随者!
 
  (作者系湖北宜昌市散文家协会理事、兴山昭君文化研究会理事。发表有多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