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 EN

屈姑集团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000177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宜昌

      鄂公网安备

       42052702000140号

屈姑的人格魅力与社会主义核心

浏览量
【摘要】:
屈姑的人格魅力与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黄金碰撞   谭国锋   屈姑,屈原之妹也。关于她的典故与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她就是美的象征,就是美德的象征,更是后世敬仰的楷模。既然是屈原的妹妹,无疑,理所当然就是一个凡人,为什么人们对一个凡人要那样美化得完美无缺呢?源其实质,在于她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巨大的人格魅力的影响,使她走上了神坛!她也是赖于以其巨大的人格魅力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中留下了无数佳
  屈姑的人格魅力与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黄金碰撞
 
  谭国锋
 
  屈姑,屈原之妹也。关于她的典故与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她就是美的象征,就是美德的象征,更是后世敬仰的楷模。既然是屈原的妹妹,无疑,理所当然就是一个凡人,为什么人们对一个凡人要那样美化得完美无缺呢?源其实质,在于她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巨大的人格魅力的影响,使她走上了神坛!她也是赖于以其巨大的人格魅力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中留下了无数佳话。审视现实生活与现实社会,其人格魅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黄金碰撞。而这种有效的碰撞,正是我们的民族不断走向繁荣的原动力。
 
  何谓人格魅力呢?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模仿甚至崇拜,那么他实际上就具备了相当程度的人格魅力。
 
  屈姑的人格魅力何在?
 
  首先我们看看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的第一个特点表现: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生活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的第二个特点表现:人格魅力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具有上述这些良好性格特征的人,往往是在群体中受欢迎和受倾慕的人。
 
  其次我们看看人格魅力的道德特征。被誉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获“中国企业十大最具魅力培训师”、“中国企业十大最具魅力咨询师”称号的余世维老师说,人格魅力的特点:一是自信+负责;二是道德+操守;三是牺牲+奉献。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在个人层面,蕴含着“主体德性”的价值理念。中国文化强调只有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标志。亚里士多德也曾讲到:“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可见,德性是影响和评价一个人的基本原则。因此,人格魅力能否形成取决于人的道德水平高低。
 
  随着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人格、尤其是健全人格问题,逐渐成了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而道德作为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精神方式,在人格结构中占据着核心位置。使人格表现出明显的道德特性。健全的人格需要高尚的品质做为其内在的指导和灵魂,这就使健全人格具有了丰富的道德功能。
 
  我们可以从一些传说和典故来看屈姑的性格特征与道德特征,从而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地透视屈姑的人格魅力。
 
  一、极强责任心与强烈的爱国心。据称:“从香炉庙下山不远,有几户人家,求神而来的老百姓渴了、累了,就在这些人家里歇歇脚,喝点儿水,有时候还可以吃饭。其中最善良的一个女孩儿叫屈姑,哥哥屈原自小读书,报效国家去了,屈姑在家侍奉老人,精心耕耘着门口三丘不大的梯田。”屈姑为屈原之妹,当屈原选择报效国家,弃家远行的时候应该说内心是矛盾的,因为,古人有训“父母在不远游”,如果,有父母的后顾之忧,屈原万万是不能离家远游的,那样是有悖孝道而令人不齿的。而屈原能够远行去的根本原因就是屈姑撑起了家庭,承担起了赡养老人的重担,屈原获得了屈姑这样的精神上和行动上的支持,方能仗剑远行,走上仕途,去追求他的美政理想,实现他的强国之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支持屈原事业,就是支持国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屈原的支持,实际上折射出屈姑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对于一个国家的责任感,体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
 
  二、坚强的毅力与可贵的敬业精神。有这样的典故:传说,屈姑贤淑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更是做得一手好茶饭,周边十里八乡无不称赞。七国争雄,战乱不断时,百里人家无炊烟,千顷良田睡饿虎。她看到家乡民不聊生、背井离乡的凄惨情景,暗自思忖,立志要学哥哥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一手技艺来济世救民。一天,她于堂前辞别父母,上五指山找三个洞仙去学艺,父母见女儿志向高远,随即应允。于是,屈幺姑乘着凤凰飞到五指山求仙拜师学艺。为屈幺姑的真诚所感,三位洞仙相继答应授徒,上洞洞仙专授种植桑、麻、粮之艺,中洞洞仙传授蔬果之艺,下洞洞仙专授烹饪茶饭之艺。她在每个洞内分别拜师学艺三年,等技艺学成己有九年了。这个典故,我们从中看出了屈姑非凡的毅力,连续九年的学艺生涯,既是坚强毅力的显现,也是她敬业精神的高度体现。试想,一个没有毅力的能够耐住寂寞学艺九年吗?试想,如果没有对事业的挚爱之情,能够如此执着吗?
 
  三、热情友善,富有同情心。屈姑学艺的动机为“立志要学哥哥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一手技艺来济世救民”,而学成之后,“立志将自己所学技艺及师傅送给她的法宝带回故乡救济乡亲。屈姑回到村里后,即刻把周围的姐妹们喊来,把她历经九年所学之艺一一传授给姐妹们。在玉米三丘,教姐姐们栽秧播谷;在乐平里,教妹妹们如何种植后皇嘉树;在灶前,手把手地教姐妹们如何烹饪28种菜肴。众姐妹们把她们在屈姑那里精心学来的技艺传承开来。”“灾难当头,屈姑带领众姐妹上山采来28种野菜,熬成28道神仙野菜粥,做成斋饭,周济苦难的人们,帮助乡亲们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她学医的初衷或者说出发点,都是为了救济乡亲,在困难的日子,扶危济贫,普渡乡邻,无一不充分体现她的善良的高贵品质。
 
  四、遵从诚信,富有感恩之心。屈姑的诚信,一方面表现在,矢志学艺济民,学成之后,兑现承诺,“屈姑九年学成归,传承技艺姐妹们,插秧植橘弄茶饭,丰衣足食常思恩。”另一方面,在“我哥回”的传说中,面对驮回屈原遗体的神鱼,屈姑说,我和乡亲们做的柑橘玉米粽,就叫“我哥回感恩粽”吧,每年哥哥的殉难日,我们都到这里迎接哥哥归来,给神鱼献上我们的感恩粽,让大家永远记得神鱼的大恩大德!既体现了其感恩之心,又体现其诚信之志。
 
  关于屈姑的传说与典故也正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余世维老师所提出人格魅力特点:自信、负责;道德、操守;牺牲、奉献等各个元素,使屈姑的形象更为丰满,其人格更为高尚!
 
  像这样,无论是从道德层面,还是从性格层面,屈姑的人格魅力都大放光彩,她为后人所敬仰就是清理之中的事情。要不,人们怎么会为她立有屈姑庙,而且至今香火不绝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以公民个体为主体作出的道德要求,是对“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公民”的充分诠释,涵盖了公民理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同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包含着“公民作为主体应具有德性”的价值理念。
 
  爱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对于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是公民作为国家个体最基本的价值遵循。历史上无数爱国英雄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不仅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巨大的正能量熏陶感染他人。这种爱国精神实际上是公民“主体德性”的生动体现,它所阐释的不仅是外在的“德性”,还是内化于心的情感皈依。敬业作为一种积极的职业态度,要求公民在职业工作中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提倡敬业精神的意义在于从实际着手培育公民的“主体德性”,让公民将个人事业的奋斗和美好“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诚信和友善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持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良好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唯利是图行为的存在,诚信体系的羸弱,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引发了诸如“扶不扶”、“帮不帮”的舆论讨论与信任危机,足见诚信缺失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友善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样是对公民作为社会主体的“德性”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人的主体性,包含着“主体德性”的价值理念。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可见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主体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无疑是人,如果没有人就无所谓价值,又何谈去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政治动物,天生要过共同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比较起来,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具有善与恶,公正与不公正以及诸如此类的感觉。”也就是说,人能辨别善恶公正,具有超越于一般动物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这是人存在于这个社会居于主体地位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人的主体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才能够践行。
 
  屈姑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切合点又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中,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屈姑的极强责任心与强烈的爱国心、坚强的毅力与可贵的敬业精神、热情友善,富有同情心、遵从诚信,富有感恩之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屈姑的个人人格魅力,无论是从道德的角度还是从性格的角度,屈姑的人格魅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切合点。可以说,屈姑的人格魅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纯属一种黄金碰撞。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带给人正能量的东西,都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如陈酒日久弥醇,时久弥香。中华民族,正是在这种传统美德的传承中,获得壮大与发展,也正是这种充满了正能量的民族精神内核的东西的不断传承,我们的民族才置身于不败之列,才日益壮大,成为不可战胜的民族。
 
  (作者系湖北省秭归县三闾骚坛诗社常务副社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