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桥印象
浏览量
【摘要】:
我醉在王家桥采风的日子里,看醉里的王家桥人。
——题记
一
暮春时节,我来到王家桥,长江之滨的一个花样村落。
小雨初霁,峡江两岸雄峻的高山缭绕着云雾,幢幢白楼如处子,静静地伫立在葱绿的山腰,村道如白练,蜿蜒到无尽头,到我的镜头以外的未知处。
春意阑珊,紫燕在众人的头顶祥舞,红嘴蓝鹊拖着长长的的花尾翅,仪态万方地飞过燕群,稳稳地落到白楼的檐上,落在开花的柚子树上。
橙、橘、柚、枳,王家桥,是柑橘大家族的汇聚地。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四月的王家桥,橘香弥漫。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素白的花儿,开在楚辞里,开在屈姑漫山遍野的坡地里,带着诗人高洁的灵魂。
二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在王家桥的后皇嘉树生态农场,橘树繁茂,花果同枝,美丽的伦晚挂满枝头,果农戴着白手套,用一把专用剪刀精心采收春季的收成。
因为柑橘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改良,王家桥,一年四季,月月有鲜果采收。
果农们清楚地记得,2010年,王家桥村成立柑橘专业合作社,以四千五百亩柑橘园的身价,加入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从此,王家桥的后皇嘉树为世界所知晓,王家桥人过上了不一样的日子。
今年五十出头的王恩菊和丈夫向昌国种着十二亩柑橘,每年仅柑橘一项收入十多万元,她传承着楚国贤女,屈原之姊屈姑的勤劳智慧,借助“屈姑国际农业集团”,不仅过上富足的农家生活,还供养两个女儿上完大学,在省会武汉找到如意的工作。
四月正是采收春蜜的时节,王恩菊的五十笼蜜蜂,已经酿出了香甜的橘花蜜,她的丈夫熏上香艾,打开蜂笼割蜜,蜜香,果香,花香,溢满了王家桥。王恩菊夫妇俩介绍,自从加入柑橘专业合作社,成为屈姑国际农业集团的基地合作伙伴,年年采收的柑橘再也没有贱卖,市场消化不了的柑橘,集团保证收购消化,市场能消化的,集团优先收购。
柑橘合作社社长杜海林自豪地“夸口”,自从加入了屈姑国际农业集团,王家桥实现了“两减两增”:果农生产投入减少、劳动强度减少;果品质量增高、价格增高。
不经意地抬头望,农家洋楼的檐前屋后,一树树的红樱桃,羡煞采风团众人,可是王家桥人不屑于采摘,任其花开,任其果落。
王家桥人的日子如此富足、自在、安闲。
三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位于长江三峡的秭归县,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有着悠久的柑橘种植历史。秭归汉子李正伦怀着对故土的热爱,对屈原文化的热爱,从2005年成立屈姑食品有限公司开始,用十年时间做大做强,2015年企业升格为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建立起成熟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科研单位”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下辖以水田坝、梅家河两个乡镇为主,覆盖全县的果蔬原材料供应基地,直接受惠果农五万多人。
基地一年十二月,月月有鲜果,伦晚、长红、纽荷尔、弗罗斯特等十多个品种的鲜果,通过屈姑国际农业集团现代化生产线的精深加工,华丽变身“屈姑系列橙酒”、“意大利索莱斯系列时尚橙酒”等中高端酒品和饮品,集团掌门人李正伦将每一款酒都赋予一个浪漫的名字:香草美人、天赋离骚、九歌晚唱……
这是孕育在中国的先楚土地,浇灌着中国的母亲河长江水,浸透着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千古绝唱《桔颂》而长成的一枚枚果嬗变的美酒佳酿,其中的辛劳甘苦,只有李正伦和他带领的屈姑团队自知,他们以屈姑的坚韧,屈姑的执着,带着《离骚》,带着《楚辞》,将来自屈原故里的脐橙美酒打向美国、德国、法国、迪拜,打向全球的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屈姑一手好茶饭,历经千年未失传。”两千多年前,屈原之姊屈姑为了帮助哥哥振兴楚国,独上五指山拜师学艺,历时九年学得桑麻稻稼种植,更求得谷种、橘苗和二十八道乡野菜谱,传授乡民,普及生产。
滚滚长江东逝水,但看故燕依依归。先楚女神屈姑已经化为泥土,生长万物,新时代的屈姑——李正伦,正引领他的团队屈姑国际农业集团,向世界奉献他的二十八道乡野菜,传递中国文化和文明。
四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峡江两岸,满是这花果纷披的美树。我们学着柑农,拿着专用剪刀,一果两剪,在橘林里采摘伦晚,集团掌门人李正伦脖子上挂着布袋,像一个朴实的农人,和我们一起采收伦晚。
王家桥人说,你能采多少,就带走多少。
树上的樱桃,红的那么馋诱,王家桥的小屈姑,索性让王家桥的后生折断果枝,把一枝枝妖娆的红樱桃塞到我们的手里。
王家桥,就是要给我留下一个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