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 EN

屈姑集团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0001773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宜昌

      鄂公网安备

       42052702000140号

屈原和屈姑

浏览量
【摘要】:
屈原和屈姑   向富昌   今年七月中旬,屈姑集团的董事长李正伦与原三峡日报的主任韩永强等一行,专程来乐平里考察屈姑庙,与我熟悉的韩主任说我生在乐平里,又在乐平里工作多年,要专门找我了解屈姑庙,我们高兴地聚在一起座谈后,我应邀将我所知道和了解的屈姑庙等情况撰写成这篇文稿。   屈原庙与屈姑庙   原三闾骚坛诗社理事李圣良、郝大树曾给我讲述屈原庙和屈姑的故事,他们都居住在乐平里的北峰村。李圣良老师2
  屈原和屈姑
 
  向富昌
 
  今年七月中旬,屈姑集团的董事长李正伦与原三峡日报的主任韩永强等一行,专程来乐平里考察屈姑庙,与我熟悉的韩主任说我生在乐平里,又在乐平里工作多年,要专门找我了解屈姑庙,我们高兴地聚在一起座谈后,我应邀将我所知道和了解的屈姑庙等情况撰写成这篇文稿。
 
  屈原庙与屈姑庙
 
  原三闾骚坛诗社理事李圣良、郝大树曾给我讲述屈原庙和屈姑的故事,他们都居住在乐平里的北峰村。李圣良老师2005年去逝,终年79岁。郝大树2006年去逝,终年78岁。后来又听北峰村郝正安(现年87岁)、郝大尧(时年72岁)讲述了屈原庙和屈姑庙的传说。据他们讲,屈原庙最早建在诞生屈原的香炉坪,后迁到香炉坪旁边的双泉寺,清朝时整修过几次,门上阶梯是十三步半,实属风水宝地,每年五月初五、八月三十、正月初七,人们都来祭拜屈原。屈原诞生地形似半月形,对面有三颗星,晚上闪闪发光,叫“三星对半月”,是“三闾八景”中的一景,下面是响鼓溪。有人说:屈原大夫几千秋,一条清泉绕宅游,左有白马回头望,右有三星如月球,前有黄龙来锁水,后有青狮滚绣球,屈原大夫居在此,胜似天上神仙洲。每年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故乡人民都要做糯米粽,并聚在屈原庙咏诗。骚坛社员咏诗是为了吊念屈原,做糯米粽是叫鱼吃粽子不吃沉江的屈原的尸体。五月初五头端阳是祭屈原投江之日,十五大端阳是祭屈原回归州,二十五未端阳是三闾人民才知道屈原去逝,给屈原举行小招魂。小招魂的内容是:呜呼!我屈公归来兮。天不可上兮,上有云程万里,归来!归来!不可上兮。地不可下兮,下有九关八极,归来!归来!不可下兮。东不可逝兮,东有弱水无底,归来!归来!不可逝兮。南不可往兮,南有朱明浩池,归来!归来!不可往兮。西不可向兮,西有流沙千里,归来!归来!不可向兮。北不可去兮,北有层冰千尺,归来!归来!不可去兮。惟祭大夫魂魄兮,返回故里。登彼高堂兮,是享是宜……
 
  三闾人民在祭拜屈原的时候,有人提出,屈原有一个妹妹屈姑,屈原庙建成后,人民有了祭拜屈原的地方,但屈姑贤淑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更是做得一手好茶饭,姊妹俩同在读书洞读书,屈原去逝后,“我哥回”的声音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我们应该建一栋屈姑庙,让人们便于祭拜屈姑,经过商意,一致赞同。由三闾拔贡、儒学生员、文士等人选址筹资建修,经过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地址,屈姑庙定在乐平里东北边的北峰村(又名界限垭)。为什么选在界限垭呢?一是北峰正面对仙女坪,仙女坪出了美丽仙女的传说,因为屈姑也是美人,美人对美人,十全十美。二是北峰正在五指山脚下,五指山称为“小五当”,属佛道教圣地,该地既有庙又有观音洞,与神仙菩萨共山同地。三是北峰红都村一家出了十三个秀才,屈原是诗人,屈姑是贤人也是美人。四是屈姑庙所在地与昭君故乡兴山县界连界,两个美人相互辉映。屈姑庙坐西朝东,青砖、土木结构,长约九米,宽约五米,外面是青砖,墙里面小土砖合建,屋内用马桑木穿架,立有碑文和屈姑像,庙门上有一幅楹联,由于时间较长,老人们记不清楚了。庙门两旁立有石鼓,石鼓上面刻有近似狮头的图像。早先人们都称屈姑庙,后来称屈原庙。庙门前阶梯七步半。中间隔一个苍子,大约八尺左右,建有三间寅峰宫,进深壹丈陆尺,每间宽壹丈壹尺玖寸,这三间房子传说是给屈原建的,因为屈原属“三寅”八字,故此叫为寅峰宫。一九七四年扩建北峰小学,将这四间房子拆掉,屋内两块小碑,暂保存起来。郝大尧从1973年任北峰村党支部书记至1977年,之后调香溪河矿务局工作,当时副书记是黄家官,学校建起后,经过黄家官同志提议,郝、黄二人商量,将两块小石碑安放在学校办公室的门两旁,离地壹米左右,防止被损坏,请泥瓦匠师傅谭文定在碑外刷上石灰。寅峰宫房子是坐南朝北。1980年由屈原管理区熊佳引、向富昌、徐宏章商量,安排经管干部王能凤请小工将约800—1000斤重的一块大碑及一块小碑,运往香炉坪马脑壳新建屈原庙内。当时北峰党支部书记是李圣宗,由李圣宗安排共产党员黄家根负责抬运,参加的人有郝大友、郝正定、李德义、李德志、郝大永、郝光容、郝大福等,定为每人每天10元工资。第一天抬到乐平里,八人的肩膀都抬去了皮,大家都说奈不何了,经过商议,每人每天工资加到15元,这八个人咬着牙第二天抬到马脑壳新庙内。当时这庙还没有完工,由北峰师傅李国政还在画庙外花草。2006年6月22日,我和郝大尧专程去看北峰屈姑庙和寅峰宫遗址,找到了庙门上一个石鼓和两个基石,石鼓直径约2.7尺,这个石鼓在遗址外做了石坎。
 
  女媭洞与屈姑
 
  上世纪八十年代,原三闾小公社(乐平里)改为屈原管理区,党总支书记是熊佳引,我任管理区主任,班子组成后,大家一直想开发乐平里,特别是想开发“三闾八景”。听老人说:乐平里地面有“八景”,地下有“八洞”。按照老人传说,我们探访了悼念洞、鱼泉洞、神鱼洞、双泉洞、孝敬洞、灵牛洞、备战洞、女媭媭洞,另外探访了向王寨。经过几年的探访,最远的洞属备战洞,在向王寨。我和徐宏章到备战洞走了约一公里,看见一个白色动物有两尺多长,全身是白毛,二人为了不惊动它,就没继续向前走了。听年老人说,凤凰溪有三个洞与三星相连,一个洞叫上洞又叫备战洞,二个洞叫灵牛洞,形似一头灵牛正在耕地,三个洞叫女媭洞,洞内清新袭人,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似宫殿,似飞禽走兽,似莲花,似灯笼,活灵活现。洞两旁上方长在岩上像高挂数十个宫灯的钟乳石,每个宫灯达一米直径。特别是洞内有一尊高约一米多的钟乳石形似屈姑,用电筒一照,石像放光,上身着白色衬衫,下着红色花摆裙,凝视远方,好似在呼唤“我哥回”。灵牛洞隔女媭洞只有几十米,传说屈原进京城挑书简的绳子突然断成寸,他向农夫借牛绳来捆书筒,农夫说:“我借了耕牛的绳给您,牛犁地不听指挥怎么办?”屈原说:“您将绳借给我捆书筒,从此三闾耕牛就会变为灵牛。”从古至今,乐平里的牛耕地时再也不用绳子了。传说屈姑从小跟屈原在读书洞读书,后到女媭洞桃花绣朵,又到五指山上跟祖师仙姑学艺,更进一步学习做针线和茶饭,学艺三年出师,洞仙送她一本山野土菜菜谱和粮食种籽及各种植物标本,屈姑离开洞仙,辞别祖师,她喜极而泣,感恩不尽,决心将自己所学各种技艺和洞仙师傅送给她的法宝带回家,好好传授给乡亲们。传说那本土野菜有28多种,这28多个菜纯属本土产品,分别是神豆腐、豆腐肉、花椒叶炸粑粑、蒿子炸拖面、炒野芹菜、漆油炕洋芋、橘皮玉米酢广椒、炒花生、炒豆食、淹鸭蛋、淹泡菜、节节根、柑橘酱、柑橘饼、面筋春树叶、炒野竹笋、蘑菇汤、核桃稀饭、蕨粉蒸肉、炒洋芋泡儿、炒洋芋粉粑粑、煎面叶子粑粑等等。
 
  屈姑回到家后,把周围的姐妹叫来,把她跟洞仙所学的各种手艺传授给姐妹们,姐妹们个个听得入神,人人听在心里。传说教姐妹们在玉米三丘栽秧播谷,三丘玉米田沟直如线,土碎如面,田水如镜。传说:晚上耕田晚栽秧,晚上扬花稻谷黄,三颗玉米一寸长,供给都城楚怀王。在乐平里坡田,教姐妹们如何种植后皇嘉树,用水池湾的水浇灌橘树。在灶前教姐妹们如何做28种菜。教姐妹们在兰花村栽兰花。众姐妹们学的各种技艺在各处传承开来,屈原有感于妹妹认真学艺、无私传授众姐妹、不怕吃苦、手艺高强、心灵善美、品德高尚,从而写下了《橘颂》传之于世,把屈姑崇高的品德和精堪的手艺,比作后皇嘉树、兰花香草,颂扬妹妹的善举。
 
  乐平里景观建设与骚坛诗社恢复
 
  行政体制改革后,大三闾公社改为三闾区,屈原管理区改为屈原乡政府,熊佳引同志调三闾区任区长,屈原乡党委书记由彭世均同志担任,我任乡长,徐宏章同志任副乡长。乡政府一班人一心想开发旅游产业,看到原明清建造和整修的屈原庙已经快要垮坍了。因老屈原庙土政时,划给了贫农郝光梅居住所有,因郝家中困难,加上老婆长期生病卧床不起,房屋多年失修,屈原庙垮了,这怎么对得起诗祖屈原呢!经乡政府集体研究,筹集三材费,发动屈原乡内的各级干部和全体共产党员在马脑壳岭上建一座庙,要求乡内各级干部和共产党员义务修屈原庙。经过精心准备,用石头和沙浆建起了屈原庙。建庙师傅请北峰村李国政等人负责,庙建起后,将老屈原庙的屈原像和碑文运到马脑壳屈原庙,将北峰屈姑庙的碑文请人抬到马脑壳屈原庙。1980年庙建起,不到一年多时间,阴雨绵绵,地势下陷,新修的屈原庙又要垮了。在这几年中,游客年年来乐平里看屈原家乡,有香港、日本、湖南汩罗、荆州,还有中央、省、市记者来访。乡政府一班人急得无办法,没得屈原庙怎么行呢,正在焦急之时,上级通知我们说总书记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同志将来乐平里,我们感到格外高兴,中央主席儿子到来,这回有了办法。建屈原庙就是无资金,我们一定要给他认真地汇好报。他来后,我们和他探访了一天“三闾八景”,他相当朴素,晚上我们给他汇报工作情况,他说:你们屈子后裔要继承屈子遗风,争取早日开发屈原诞生地,当时我们说:有一个困难,关键是无资金,我们的老屈原庙已不存在了,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义务建了一个屈原庙在马脑壳,但地势又动了,现在又无屈原庙了。他问:再修一个屈原庙打算修何处?我说想修在伏虎降钟的钟岭上,他说我去看看,看完回剧乡政府,他说按照你们这个规划,大约要多少资金能修成?我们预算后说:三万元还要精打细算,不然还建不起。他说我晚上给陈伯伯(即时任湖北省委书记陈丕显)写个报告,看能不能给你们支持三万元钱,你们的精神把我感动了。走的时候,他拉着我们的手说:陈伯伯如拨款,庙一定要建好。我们答应保证建好。胡德平同志走后,我们天天盼望三万元钱到位。1982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既要治理河堤,又要争取项目改造照面井前柑橘梯田和响鼓溪梯田,屈原庙要修建,乡政府房子要重新修建,民政招待所要建,我们分工负责,各项都动工。经研究决定,请来香溪河矿务局党委副书记向永青、香溪镇向家店的向永兴、县屈原纪念馆的向永生等人,进行设计施工。屈原庙落成后,又将马脑壳庙里碑文、石像等全部运往钟岭屈原庙,又前往武汉东湖运回屈原石膏像进行安放。
 
  为了继继承前辈,提高屈原知明度,经集体研究,恢复了三闾骚坛诗社,1982年五月初五日,由我主持召开三闾骚坛诗社恢复成立会议,当时参加社员12人,选举农民谭光沛同志为社长,副社长徐宏章兼秘书长,副社长徐正端、杜青山,名誉社长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义,恢复了骚坛,现已发展社员100多人,每年最低举行集体活动三次(端午节、中秋节、年终)。除以上工作外,我们借水保改田这个机会,从照面井至望屈亭的路全部做成石阶梯,维修了照面井,读书洞,对有关八景地名刻了石碑,建了屈原牌坊。
 
  目前,我们希望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早日开发屈原诞生地,把屈姑庙重新修建,把屈原庙更进一步美化好,让诗人、美人、野人的自然风景旅游线路联接起来。为了宏扬屈原精神,颂扬屈姑美德,早日开发屈原诞生地乐平里,让屈原精神、屈姑美德永传世世代代。
 
  (作者系湖北省秭归县“三闾骚坛”诗社副社长。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