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屈姑走向世界
——访屈姑食品董事长李正伦
屈原的一首《离骚》,成就了我国文学史上一代代最富有人格魅力的伟大诗人典范。而如今,屈原的妹妹“屈姑”,再一次把秭归脐橙产业推向了世界。
“为农民多增收一分钱,给国家多上交一分税收,让‘屈姑’品牌流行中国,走向世界。”在与记者简短的交谈中,屈姑食品董事长李正伦简练、睿智的谈话,展开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
历经艰辛酿甘甜
李正伦是一个经历丰富的人。他出生在屈原故里秭归县梅家河乡一个高寒的穷山村——陈家淌村,当过小学代课老师,摆过地摊,下过岗;他下岗后下海经商,从普通销售人员跃升为民营企业董事长,截止2013年末拥有家具、酒店住宿和脐橙加工等多个产业。
在外人眼中,李正伦是一个眼光独到、敏锐的人。因为他每一次都能审时夺势,抢先抓住机遇赚取财富,都成功地为他的事业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走近李正伦,我们看到的他不仅仅是一位民营企业董事长,更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创业者。
1996年,李正伦因所在企业改制下岗了。下岗初,他开始下海经商,可是经商之路一开始并不平坦。他跑山货、摆地摊,一个月下来亏得连生活费都没有了。1997年他与人合伙投资20万元开煤矿,因地质结构不允许继续开采,煤矿被关闭,投资全部打了水漂。1998年,秭归新县城开始大搬迁,他想到搬家意味着换新房换家具,就与秭归一家家具厂合作,代理销售的6万元家具又被人骗走。那一年,他的事业跌至最低谷。
李正伦并没有灰心,身背重债的他只身前往广东考察,最终将东山再起的商机锁定在家具市场。他说,当时正值秭归县城迁址,老城迁到新城的居民,都要买新房添置家具,包括各单位也要添置办公用品,所以选准了做家具行业。
因为缺少资金,李正伦先为厂家代销家具开始做起。1999年,他根据新县城新建的统一房型空间,为客户量身定做了一批个性化家具,这一超行业标准的经营行为受到了普通家庭和机关单位的欢迎,当年包括秭归在内的渝东鄂西一带家具销量突破性地达到了3000万元,超出厂家任务的一倍多,李正伦也因此掘到了第一桶金。
随着三峡大坝的兴建,秭归县的旅游逐渐走俏,李正伦适时抓住机遇做起了旅游。从竞争激烈的家具销售行业抽身到三峡奇石的经营,并将当地颇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融入旅游。2002年,他投资230多万元建造海立酒店,并在每个客房都安装宽带,还专门请来书画专家泼墨绘画,将客房和餐厅以屈原的诗歌作品名称命名,使客人总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李正伦不仅培养企业自身的市场价值,还深一步挖掘秭归文化的市场潜能。他投资100多万元设计出屈原、昭君等人物纪念品,并及时申报专利,成功将其打入日本、新加坡等周边国家。还收藏了秭归的奇石、古家具、古工艺品等,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展示了秭归悠久的历史文化。
“秭归文化走向世界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他显得很激动。
情系乡亲惠民生
富裕后的李正伦没有忘记家乡的贫困人民,他想方设法为当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努力为家乡父老谋取福利。2003年,对李正伦而言,是意义非同寻常的一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从脑海中闪现的念头,让他毅然放弃广东稳定成熟的事业,回到家乡,回到服务三峡移民的大部队中。
那是2003年5月的一天,李正伦到外地出差,发现超市里卖的一些贵州、云南等山里的特产土菜,很受消费者的喜欢。看到这些,李正伦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想到,秭归资源很丰富,因为山高、山大,这些资源比其它一些地方更要丰富、环保。
李正伦于是决定开发家乡的特产土菜,生产风味食品。也就在这个时候,梅家河乡党委书记陈先勇正在四处为村民生产的农产品寻找出路。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正伦和陈先勇走到了一起,他亲自在移民家中目睹了移民的生活:移民家里堆放着大堆小堆的南瓜、土豆、红薯之类的一些东西,主要是自己吃一部分,做腌菜,再说是喂猪或就在地里烂掉了。“如果能够帮农民把这些东西卖出去,增加农民的收入,就是为乡亲们做了一件好事。”共同的心愿使他们达成了合作协议。
他从当地民间得到一个故事:屈原妹妹屈姑学艺出师时,洞仙送她一粒谷种、一株桔树、一本土菜谱,菜谱中记有28个山野土菜,分别是:甜橙羹、柑橘饼、柑橘酱、橙皮榨广椒、九制陈皮、柑橘醋、柑橘香糯粽等,受这个故事的启发,决定将自己公司的名字定为“屈姑”,并在工商部门注册,这样屈姑食品公司问世了……
公司创建之初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各种条件有限,李正伦总顶着烈日,不怕酷暑,一直战斗在开工第一线,规划着开工蓝图。水泥搬得起的自己搬,石头抬得起的自己抬,工地没有水了,就亲自带着工程队架通管道,手磨破了,肩扛红了,他没有说一个苦字。公司创建了,秭归土菜怎么弄上餐桌了?怎样让消费者接受了?经过一番酝酿,李正伦把目光锁定在做传统菜有绝活的秭归移民身上,以800至1500元一个月的薪水,聘请了40位为公司制作风味产品的师傅。为了不让公司坐以待毙,分别在新县城和宜昌城区人气最旺的地方拉起一条长桌,并把制好的风味产品免费送给别人品尝。并主动把自已的风味产品送到卫生防疫站检查,请美食家品尝。经过一系列努力,屈姑风味产品的名气渐渐地响起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李咏来到屈姑食品生产基地,对屈姑风味食品赞赏不已;CCTV-7《致富经》栏目大手笔制作了屈姑从种植到加工过程的“绿色食品”专题节目,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全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屈姑公司慢慢出了名。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努力,公司如今已从一个小食品加工厂,发展成占地200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投资3.8亿元,集柑橘种植、加工、研发、出口、冷藏为一体的科技开发型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现有各类原料种植基地4万亩,万头养殖场一个,开发了脐橙深加工系列产品、脐橙鲜果、橙味时蔬罐头、屈乡风味食品四个系列80多个品种。2013年,公司年生产、加工、销售农副产品15万多吨,直接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带动2.5万农民增收。
天道酬勤不言倦
从李正伦的身上,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坚定的意志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的每一步都是凭着自己一种坚强的信念,在艰难中苦苦坚持。他的这种信念与“天道酬勤”密不可分,并获得成功,有的甚至在几年后成为这个行业的标准或者经营理念。
“天道酬勤”是李正伦的座右铭,这四个字在他心底早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正因为此,李正伦的工作业绩和公司的发展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他个人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优秀农民企业家”、秭归县优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李正伦说:“我一直强调‘天道酬勤’这几个字,其实办企业没什么诀窍,市场一直是有机遇的,你只要多想点,多做点,多看点,多辛苦点,满足客户各项个性化的需求,将服务做到最细致,将眼光瞄向更远的地方,就能在这个行业做好做大做精。”
开拓创新争一流
李正伦一直有个坚强的信念:要把屈姑公司打造成亚洲最大的柑橘深加工中心,争做国际一流的食品企业。
2006年公司成立之初,李正伦再次作出了超人之举:放弃传统的柑橘粗加工模式。从2007年开始,公司始终坚持“顾客是上帝、质量是保证”的经营理念,坚持“引领食品科技、创造社会价值、谋求员工幸福”的历史使命,坚持“校企联姻”的发展路子,他与华中农业大学食科院联合开发出脐橙酒、脐橙醋、脐橙茶、脐橙酱、橙糖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终端产品,做到了“从花到果、从皮到渣”的“零废弃”综合利用,整个产业链填补了国内脐橙综合利用深加工项目空白,技术在国际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现已申报15项国家专利。
通过几年的研发,2011年3月30日,世界首条柑橘“零废弃”生产线在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投产。该生产线每年可深加工柑橘3万吨,实现冷磨香精油、膳食纤维、脐橙酒、脐橙醋、非浓缩还原橙汁5个深加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2013年,屈姑公司已深加工柑橘鲜果3达万吨,覆盖农户2000户,为秭归柑农增收3000万元,截止到2014年1月,公司深加工柑橘突破5万吨。
避开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将脐橙深加工产品销往海外是李正伦的又一项大手笔。公司在北京建立了秭归脐橙交易厅,公司生产的脐橙茶、脐橙酒和脐橙酱等多种深加工果品远销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中东、南非及欧盟、俄罗斯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阿联酋迪拜设立了海外办事处,公司成功与意大利TOSO公司签约700万支橙酒橙醋项目。
作为唯一一个将脐橙深加工产品销往海外的中国企业,秭归不仅让世界各地的人品尝到美味的脐橙,更让秭归脐橙的美名远扬海外。